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安全技术与管理、时尚表演与传播、大数据与会计等专业,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
类别 | 专业 |
安全类(专) | 安全技术与管理 |
表演艺术类(专) | 时尚表演与传播 |
财务会计类(专) | 大数据与会计 |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 | 工程测量技术 |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 |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 |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 |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道路运输类(专)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道路运输类(专)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电力技术类(专)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电子商务类(专) | 电子商务 |
电子信息类(专) | 汽车智能技术 |
电子信息类(专)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电子信息类(专)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纺织服装类(专) | 现代纺织技术 |
纺织服装类(专) |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
纺织服装类(专) | 纺织品设计 |
纺织服装类(专)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纺织服装类(专) | 数字化染整技术 |
非金属材料类(专) | 材料工程技术 |
非金属材料类(专)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 |
工商管理类(专) | 市场营销 |
公共管理类(专) | 人力资源管理 |
公共事业类(专) | 社区管理与服务 |
公共事业类(专) | 党务工作 |
公共事业类(专) | 公益慈善事业管理 |
航空运输类(专)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化工技术类(专) | 应用化工技术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与合肥学院联办) |
环境保护类(专) | 环境工程技术 |
机电设备类(专) | 制冷与空调技术 |
机电设备类(专) | 新能源装备技术 |
机械类(本)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与合肥学院联办)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 数控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计算机类(专) | 计算机 *** 技术 |
计算机类(专) | 软件技术 |
计算机类(专)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类(专) | 数字媒体技术 |
计算机类(专)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建设工程管理类(专) | 工程造价 |
建筑设备类(专) | 建筑消防技术 |
建筑设计类(专)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经济贸易类(专) | 关务与外贸服务 |
旅游类(专)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旅游类(专) | 旅游管理 |
旅游类(专)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汽车制造类(专)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汽车制造类(专)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生物技术类(专) | 药品生物技术 |
食品类(专)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
体育类(专) | 运动健康指导 |
铁道运输类(专) | 铁道工程技术 |
铁道运输类(专) | 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 |
通信类(专) | 现代通信技术 |
土建施工类(专) | 建筑工程技术 |
文秘类(专) | 现代文秘 |
物流类(专) | 铁路物流管理 |
物流类(专) | 现代物流管理 |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专) |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 |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专) | 工业节能技术 |
艺术设计类(专)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艺术设计类(专) | 动漫设计 |
艺术设计类(专) | 环境艺术设计 |
艺术设计类(专) | 展示艺术设计 |
艺术设计类(专)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设计类(专) | 人物形象设计 |
语言类(专) | 商务英语 |
自动化类(专)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自动化类(专)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自动化类(专)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自动化类(专) | 智能控制技术 |
学校简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创办于1958年,1960年曾升格为“安徽纺织工学院”,1999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
2003年,经省 *** 批准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与合肥学院联合举办“四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教育;
2021年与安徽建筑大学合作举办专升本教育。
学校占地2000余亩,在校学生近22000人。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纺织服装、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3个专业大类70多个专业,其中有国家级精品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28个。现有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50多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大师工作室9个、省级专业带头人31人、教授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