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会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色专业建设点: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东北电力大学开设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材料类(本)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电力技术类(专)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电力技术类(专) | 供用电技术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本)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核工程类(本)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
机械类(本)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本) | 机械电子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工程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能源动力类(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本)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能源动力类(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专) | 发电运行技术 |
设计学类(本)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设计学类(本) | 数字媒体艺术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体育学类(本)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统计学类(本) | 统计学 |
土木类(本)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本)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本)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广播电视编导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表演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本) | 机器人工程 |
学校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 *** 亲手创建的之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能源动力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6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0人。